【與鳥邂逅(45)】噪鵑:來自“地獄”的歌者
噪鵑(學(xué)名:Eudynamys scolopacea):體長39-46厘米,約重350克,屬中型鳥類。顧名思義,噪是很吵的意思,噪鵑的中文名就是根據(jù)拉丁名直譯來的,對它‘獨特’的叫聲有各種形象甚至摸不著頭腦的描述:慘叫、小孩啼哭、貓叫等等。古人有根據(jù)鳥叫聲給它起名的習(xí)慣,所以它就有了嫂鳥、鬼郭公、哥好雀、婆好、哥虎的名字,其中由于它的叫聲特別凄慘,讓人總是有種不好的聯(lián)想,于是有了鬼郭公的名字。
形態(tài)特征
噪鵑屬中型鳥類,尾長,雄鳥通體藍黑色,具藍色光澤,下體沾綠。雌鳥上體暗褐色,略具金屬綠色光澤,并滿布整齊的白色小斑點,頭部白色小斑點略沾皮黃色,且較細密,常呈縱紋頭狀排列。背、翅上覆羽及飛羽,以及尾羽常呈橫斑狀排列。頦至上胸黑色,密被粗的白色斑點。其余下體具黑色橫斑。
生活習(xí)性
多單獨活動。常隱蔽于大樹頂層茂盛的枝葉叢中,一般僅能聽其聲而不見影。若不鳴叫,一般很難發(fā)現(xiàn)。鳴聲嘈雜,清脆而響亮,通常越叫越高越快,至最高時又突然停止。主要以榕樹、芭蕉和無花果等植物果實,種子為食,也吃毛蟲、蚱蜢、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。它的食性明顯較杜鵑比較雜。
棲息環(huán)境
棲息于山地,丘陵,山腳平原地帶林木茂盛的地方,稠密的紅樹林,次生林,森林,園林及人工林中。一般多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,也常出現(xiàn)在村寨和耕地附近的高大樹上。多單獨活動。常隱蔽于大樹頂層茂盛的枝葉叢中,一般僅能聽見其聲而不見其影。若不鳴叫,很難發(fā)現(xiàn)。
繁殖方式
繁殖期3-8月,自己不營巢和孵卵,通常將卵產(chǎn)在黑領(lǐng)椋鳥、喜鵲和紅嘴藍鵲等鳥巢中,由別的鳥代孵代育。
分布范圍
分布于孟加拉國、不丹、文萊、柬埔寨、中國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老撾、馬來西亞、馬爾代夫、緬甸、尼泊爾、阿曼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、新加坡、斯里蘭卡、泰國、越南。
旅鳥:伊朗伊斯蘭共和國、阿拉伯聯(lián)合酋長國、也門。